央广网库车7月28日消息(记者梁瑜琳 丁安)7月26日,记者跟随“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新疆库车市龟兹博物馆,只见展厅内人头攒动,全国各地的游客正在观摩龟兹文物。这座承载着千年丝路文明的殿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寻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
游客正在观摩文物(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库车龟兹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是国内首家以龟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博物馆。该博物馆依托最新考古成果,系统展出700余件(套)珍贵文物,包括龟兹文书、千佛壁画残块等代表性藏品,以“龟兹历史文化基本陈列”为核心,设有“龟兹佛教文化艺术”“龟兹故城”两大专题展厅,全方位展现龟兹历史脉络与文化特色。
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为龟兹博物馆的分馆,在该馆陶器展柜前,讲解员梅阳讲解了纹饰中的文化密码:“这些陶器上的莲瓣纹、梅花纹、波浪纹,既带有佛教艺术特色,又融合了中原流行的审美元素。特别是这种带耳的陶罐,其造型明显受到河西走廊地区的影响,而本地陶罐更注重实用性,这种差异恰恰反映了当时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展开剩余64%博物馆展出的陶器(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梅阳告诉记者,在博物馆里,从墓葬形制到日常用品,从货币流通到工艺技法,都体现着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水乳交融的故事。这些实物证据让游客能够真切“触摸”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这些乐舞俑的服饰和乐器,既有西域特色,又能看到中原文化的影子。这些文物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古龟兹地区的繁荣景象,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自河南的游客张先生指着展柜里的陶俑说。
博物馆展出的乐器(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漫步在龟兹博物馆内,记者注意到,除了传统的文物展示外,馆内还利用数字技术,设置了投影显示和互动体验。博物馆通过全息投影还原古代龟兹乐舞,或者利用投影让墓葬的故事动态呈现,以沉浸式体验活化龟兹文化;在互动展示屏前,游客们通过触摸屏就能深入了解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借助光影技术,生动呈现墓葬的故事(央广网记者 梁瑜琳 摄)
“我们龟兹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上,大量融合了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展演等多元形式,通过光影技术、互动装置等现代手段,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龟兹文化的历史纵深与丰富维度。我们希望观众不仅能观赏文物,更能沉浸式地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龟兹绿洲的历史脉动,让古老的文明以更鲜活的方式与当代对话。”库车市龟兹博物馆馆长马丽丽说。
谈及未来发展,马丽丽表示,龟兹博物馆将继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完善线上展览体系,并计划与更多国内外文化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与展览。“我们希望让龟兹文化走出新疆,成为连接古今、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发布于:北京市启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